当地时间3月26日,中方企业承建的巴基斯坦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在途中遭遇恐怖袭击,车上5名中国公民和1名巴基斯坦司机不幸遇难。这并不是达苏水电站项目的中企员工第一次遭遇恐袭。2021年7月,达苏水电站项目出勤班车在赴施工现场途中遭遇爆炸,造成包括9名中方人员在内的13人死亡,另有20多名中方人员受伤。时隔两年多时间,同一项目、同一地区连续两次遭遇恐怖袭击事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是巴基斯坦二元分离的政治体制,使我们无法真正依靠当地政府和军警力量保障在巴项目安全。一方面,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有着深厚的战略互信、共同的战略利益。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专程赴中国驻巴使馆吊唁遇难的中国公民,并表示将严惩凶手,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对在巴中国人员、项目和机构的安保。另一方面,在看到我们与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层面(或者说巴基斯坦上层精英)良好关系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带有议会民主与伊斯兰神权国家的双重特征。其发展历程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世俗与宗教、民主与独裁、法治与神权于一身。国家建设的缺失、政府的腐败与动荡、政府治理能力的乏弱,加上经济的落后与社会的贫困,使这个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呈现出二元分离的治理状况。表面上相当强大的现代国家机器实际上不能对巴基斯坦基层社会形成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非常虚弱。
巴基斯坦的行政区划由省-专区(相当于我地级市) –县–乡–联合村构成,看上去结构与中国的行政区划类似,但县以下甚至从专区开始,基本都是部族政治,尤其是在山区更是如此,各部落占山为王,甚至裂土分疆。巴国政府的政令和法律根本无法影响到这些部族区域。往往一个省级行政区内,巴国政府只能真正控制几座大城市沿海港口及其附近的工农业产区外加上一些交通要道,对部族区域在事实上实行的是一种羁縻统治。这样的治理模式的实质是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基层法治空虚,部族势力强大,恐袭事件高发、各种私刑盛行。而我在巴诸多项目恰恰位于远离巴政府实际控制力较弱的基层地区,政府和军警很难提供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