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悉,据RBC-乌克兰通讯社18日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当天证实在其一间办公室发现了窃听装置。乌克兰安全局宣布立案调查此事。目前暂不清楚这些窃听器是谁安放的,也不知道哪些内容被窃听。
各国家媒体的反应与分析评论:
(1)乌克兰:①“Strana.ua”新闻网18日报道,扎卢日内私人助理布舒耶夫的办公室也发现了窃听设备。此事发生后,所有进入乌武装部队总部办公室的人员都被要求接受测谎仪测试。②《乌克兰真理报》报道,泽连斯基正试图在军中培植一批忠诚于自己的军官,建立某种“平行沟通渠道”,不断挤压扎卢日内在军队中的话语权。
(2)俄罗斯:①《观点报》18日援引俄政治和军事专家的观点称,窃听装置大概率是由泽连斯基派人安装的,以此试图了解扎卢日内的真实想法及其与西方的关系。该事件表明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非常尖锐。②俄新社指出,“窃听”事件可能是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关系紧张的又一实例。在乌民众中受到欢迎的扎卢日内如果决定开始政治生涯,可能会对泽连斯基构成威胁。③塔斯社18日称,自今年秋季以来,乌克兰和西方媒体经常报道乌总统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不和的消息。扎卢日内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承认,俄乌冲突已陷入僵局,乌军将无法在前线取得突破。乌总统办公室随后批评了这一言论。有关媒体称,扎卢日内的言论在乌政界引发了对他有当总统野心的猜测。
(3)美国:美联社称,考虑到已持续近22个月的俄乌冲突,第一嫌疑人显然是俄罗斯。
(4)英国:路透社称,由于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的关系恶化,有消息称扎卢日内可能将被解除职务。早在今年8月就曾传出泽连斯基因忌惮扎卢日内政治影响力增强而有意撤换他的消息,但泽连斯基很快否认有此打算。扎卢日内尚未公开表示有意谋求政治地位。
(5)加拿大:加拿大家园报道,在当前俄乌冲突的微妙时刻,如此重磅的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必然在乌克兰引发轩然大波。因为能够如此轻易地在乌军总司令的团队办公室安装多个窃听器,这种事情恐怕已经很难算到俄罗斯特工的头上。相比之下,扎卢日内的乌克兰同事,似乎更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6)中国:①澎湃新闻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11月初,扎卢日内在接受采访时称俄乌在前线已转入阵地战并陷入“僵局”,而这一进展“正中俄罗斯下怀”,使俄军获得恢复的时间并对乌造成更大威胁。乌方需要重大的“技术突破”来改变当前局面,令乌军重新获得优势。扎卢日内的这一发言随后遭到泽连斯基的批评。有分析称,扎卢日内的悲观情绪与乌当局的对外立场相悖,或表明二人间矛盾日益激化。由于扎卢日内受到乌民众欢迎,泽连斯基也将其视为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乌政坛或正在酝酿一场“危机”。②香港大公网报道,近期扎卢日内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不和的消息疯传,此次“窃听风云”不排除与基辅权斗有关。③香港凤凰网报道,扎卢日内18日抨击泽连斯基为了打击贪腐,解除所有地区征兵办公室负责人的职务。扎卢日内称,被解雇的人都是专业的,但现在都离开了岗位。
乌克兰政府机构及要员的看法与解读:
(1)安全局称,窃听设备不是在扎卢日内的办公室发现的,而是“在他今后可能用于办公的房间之一”。据初步调查,该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没有发现任何存储装置或远程音频传输装置。随后将把发现的窃听设备交由专家进行鉴定及研究。
(2)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接受本地媒体访问时表示,他有好几个工作地点,此前已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这个办公室。原定当天要使用,但在早前的例行检查中发现了窃听器。而且该办公室不是唯一发现窃听器的地点。在被问及“窃听门”是否与乌军总参谋部的工作人员有联系时,扎卢日内予以否认称:“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这些‘耳朵’(即窃听器)来工作了。”
(3)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列先科表示,有关窃听装置是一种过时的设备,没有传输信号或储存信息的能力,据称在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时代就被乌克兰机构使用过。
各国家智库的反应与分析或对事态发展的预测:
(1)乌克兰: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18日发布的11月29日至12月9日的最新民调显示,乌克兰公民对总统泽连斯基的信任率已从2022年12月的84%降至2023年12月的62%,而对乌克兰军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的信任度则升至88%,对乌军队的整体信任度保持在96%。59%的公民同时信任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
(2)美国: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政治研究学者康斯坦尼称,俄乌冲突进入第二年后,乌克兰精英高层间的团结已经荡然无存。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的关系还算融洽,两人支持率均直线上升,二者还成了“文武官员团结一致抵抗敌人”的象征。然而到了2022年夏季,当时乌克兰首都不再受到直接威胁,两人之间也首次出现了分歧。分歧首先围绕着扎卢日内建立的慈善基金会展开,基金会被认为是扎卢日内试图为未来的政治目标奠定基础。而今年秋季,乌克兰的反攻成果远差于预期,关于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不和的传言也愈演愈烈。一方面,美国知名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描述了泽连斯基政府内部对于当前局势的沮丧情绪;另一方面,有媒体刊登了扎卢日内的采访文章,扎卢日内称“前线局势处于僵局”。随后,扎卢日内的言论遭到了泽连斯基的批评,泽连斯基称其态度“过于悲观”,后又强烈暗示“军队不应插手政治”。此前泽连斯基办公室试图将二人之间的矛盾归咎于俄方的虚假信息宣传,但现在两者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恐怕难以再用‘虚假信息’为借口来解释。”康斯坦尼分析称,现在扎卢日内已经成为了乌克兰反对派的希望,“倘若2024年乌克兰进行总统选举,只有来自武装部队的扎卢日内能与泽连斯基相较量。”
各国家专家学者的看法与分析解读:
(1)乌克兰:①国防部前副部长马利亚尔称,乌军方官员之间的对话一直都存在被监视和被拦截的风险。她坦言,私密信息“常从总部泄露”,乌军总部机密信息也“不止一次”被泄露,“担任高级职务就意味着会不断受到监视,这是国家安全问题。”不过她同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谁是此次“窃听门”事件的“幕后黑手”。②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19日评论称,“窃听行动只能是由安全局根据泽连斯基的命令进行。因为情报总局隶属于扎卢日内,我怀疑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敢在总司令及其下属的办公室安装这种设备。另一方面,泽连斯基对收集扎卢日内的丑闻非常感兴趣,以便解雇他,或者是将他关进监狱。鉴于扎卢日内已经在西方被定位为一个在必要时可以取代乌克兰总统的人。所以泽连斯基有可能采取窃听行动。当然,这进一步加剧了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之间的紧张关系。”③乌人民代表伊琳娜·格拉什琴科表示,当局对扎卢日内的“政治嫉妒”走得太远了。“我不认为能在扎卢日内的办公室里听到任何特别有价值的东西。扎卢日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一位训练有素的军官,他不会在电话甚至在办公室里谈论各种不同的话题。那些非常“有趣”的对话会在专门配备的房间里进行。我分析,窃听的安装及其英勇的披露都是某种政治行动。”
(2)俄罗斯:①有报道指出,乌军队“内部圈子”可能成为俄罗斯特种部队的目标。对此,俄政治学家德米特里·朱拉夫列夫分析认为,随着扎卢日内在政治领域越来越活跃,其也有可能成为乌领导层的目标,“扎卢日内在乌克兰领导层的对手,可能在寻找一些能挟制他的材料。”同时,德米特里认为,鉴于当下乌克兰官员、乌克兰的西方支持者以及俄罗斯之间的复杂关系,“窃听门”背后的“幕后黑手”也有可能是西方官员。此前有报道称,西方可能让扎卢日内成为泽连斯基的“继任者”。②黑客组织“Beregini”的一名代表在对《消息报》的独家评论中称,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的整个随行人员都被乌国家安全局窃听,他的工作和个人生活细节已众所周知。
(3)中国:军事专家邵永灵指出,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的矛盾正在逐渐加剧,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一个月前扎卢日内那篇有关乌军反攻陷入僵局的文章,彻底戳破了两人之间最后一层“窗户纸”,将他和泽连斯基的矛盾与分歧暴露在公众面前。之后,以扎卢日内为首的乌克兰军方多次遭遇“内部打击”,包括扎卢日内的副手根纳季“莫名”被手雷炸死,乌军多名司令被接连撤换,不久后乌媒体更是爆料,泽连斯基试图越过扎卢日内指挥军队,后者甚至被乌克兰议员要求辞职。有俄媒指出,这起事件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方面,泽连斯基明显对扎卢日内最近与西方、俄罗斯秘谈了什么很感兴趣,因为就在不久前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扎卢日内与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美国军方代表举行了秘密谈判,这场谈判完全绕过了泽连斯基,这或许会让泽连斯基怀疑扎卢日内是否在和美俄代表密谋政变。另一方面,这起窃听事件也有可能是泽连斯基对扎卢日内形象的抹黑。泽连斯基团队有意塑造扎卢日内“无能自大”的军人形象。但扎卢日内明显也不是善茬。上次泽连斯基亲信要求其辞职未果证明,他已经在乌克兰议会积攒了相当多的人脉,再加上有美国的支持,泽连斯基想要“动”扎卢日内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国内网民的反应与分析评论:
(1)环亚视频:从各界分析看,泽连斯基的确有嫌疑。不过,也不能排除俄罗斯的嫌疑,毕竟当前正处于战时。扎卢日内的人身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乌军的士气,而近段时间俄军正采取猛攻。可以说,俄军试图通过迅速集中打击的方式,彻底摧毁乌军士气,而暗杀扎卢日内无疑是一个好方法。目前,乌克兰正在就事件进行调查,但以当前的战场局势,以及事件的复杂程度来看,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2)战旗视界:明眼人都能看出,俄罗斯方面这次已经是无法帮泽连斯基背锅了,俄方根本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进入乌军总司令的办公室安装窃听设备,所以此次窃听事件的最大嫌疑人,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有关人士认为,这次事件甚至有可能成为乌克兰内部开启血雨腥风内斗的序幕,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到底谁能够笑到最后,赢得这场激烈内斗的胜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局势走向。 (3)鸿雁复北翔:不管怎么说,战时总司令的办公室能被安放窃听装置都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能安放窃听装置,那也意味着能安放爆炸装置,结合乌克兰情报局局长夫人被暗杀,乌克兰的高层有内鬼似乎已经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