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悉,巴以冲突已进入第三个月,随着以色列对加沙南部发动的攻势愈加猛烈,新一轮巴以冲突被认为进入“血腥新阶段”,加沙地带平民与哈马斯人员死亡人数以2:1的比例持续攀升。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1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1.8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与此同时,以军对加沙地带的进攻仍在推进。巴以冲突未来将有什么样的结局?各界纷纷预测评估。
各国家媒体的反应与分析评论:
(1)美国:①据美联社报道,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将在加沙地带保留“开放式的安全存在”,并排除了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地带的可能性。这表明以色列或将扩大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②The Media Line称,以色列国防军现在正在努力打击哈马斯的军事能力,使其完全丧失权力。虽然以色列希望将哈马斯宣传成濒临崩溃的形象,但专家表示,复杂的城市战将延长战争时间,以色列距消灭哈马斯的目标还很遥远。大多数哈马斯战士仍然活着,仍然拥有火箭。“对于哈马斯来说,抵抗比治理重要得多。只要它有武器和武装人员,它就不在乎能否治理加沙或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摩西·达扬中东与非洲研究中心巴勒斯坦研究论坛负责人迈克尔·米尔斯坦博士说。③CNBC援引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学者侯赛因·伊比什的话称,哈马斯不能被消灭。“哈马斯不是一群人,也不是一套设备和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品牌,只要还有一群活着的巴勒斯坦人想称自己为哈马斯,哈马斯就仍然存在。宣布一场无法实现的战争目标是极其愚蠢的。除非以色列领导层开始减少关于战争目标的说辞,否则以色列必然会失败,因为它为自己设定了无法实现的目标,而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宣言来写哈马斯的胜利演讲。”
(2)中国:①据新华网报道,联合国大会12月12日召开紧急特别会议,以153个国家支持、10个国家反对和23个国家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主义停火。另,新华社旗下账号“新华国际头条”称,美国媒体援引以色列国防部高官的话报道,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作战的高烈度阶段将持续三四周;美方希望以军在12月底前结束在加沙地带的高烈度作战,而以军所设目标是明年1月底。巴以激烈冲突恐旷日持久。②中国新闻网指出,以军扩大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以各种方式摧毁哈马斯”。③环球网报道称,据媒体报道称,华盛顿一直在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要求其在今年年底前结束军事行动。
(3)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出,内塔尼亚胡的个人因素也会造成局势升级。“因为冲突结束后内塔尼亚胡面临着毁灭性的政治命运,所以,他希望尽可能延长。”
(4)越南:①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指出,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12月11日晚呼吁加沙地带哈马斯武装力量指挥和武装分子投降。加兰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以色列军队没有长期占领加沙地带的计划,此说意在驳斥最近出现的关于以色列通过这场军事行动试图重新占领加沙地带的指控。加兰特是在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动全面攻击的背景下作出上述宣布的。以色列国防军当天下午发布公告称,哈马斯大批武装分子投降后,固守加沙地带北部地区的哈马斯力量已近崩溃。
(5)英国:①《卫报》称,12月11日深夜,加沙各地发生激烈战斗,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拒绝了国际社会要求结束该国在该地区军事攻势的呼吁,称目前阶段针对哈马斯的行动“需要时间”。加兰特称,当前阶段的冲突以空中力量支持的激烈地面战斗为特征,可能会持续数周,而进一步的军事活动可能会持续数月。加兰特表示,下一阶段将是针对“小股抵抗力量”的低强度战斗,并要求以色列军队保持行动自由。②天空新闻称,153个联合国成员国投票支持要求立即停火的决议、10 个成员国投了反对票后,以色列外交部长科恩表示,无论有没有国际支持,以色列都将继续这场战争。科恩表示,停火将是“给哈马斯的礼物”,使其能够再次威胁以色列。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由于加沙的“狂轰滥炸”,以色列开始失去支持。
(6)沙特阿拉伯:①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12月11日称,与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相比,哈马斯在战争上不可能取得胜利,“哈马斯已被逼到墙角”。但哈马斯并不想轻易认输,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奥贝达甚至以人质的生命安全向以色列施压。据阿拉比亚电视台12日报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释放被扣押人员的谈判有望于下周开始。哈马斯要求全面停火,但并未完全拒绝“在新的条件下实施人道主义暂停”。
各国家政府机构及要员的看法与解读:
(1)以色列:①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2月10日表示,加沙数十名恐怖分子的投降表明恐怖组织“已经走向末路”。但以军高级官员称:“哈马斯解体的迹象并不意味着战争将很快结束。”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日前曾宣称,将不顾国际社会压力,继续进行旨在消灭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并誓言“在必要时坚决对抗世界”。②以色列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比接受以色列电视十二台采访时暗示,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将旷日持久。他说:“有人估计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不能以周来计算,这种预估是正确的。是否能以月来计算,我也不确定。”③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5日称,对哈马斯的地面行动进入下一阶段,“以军已清除了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北部的许多据点,现在正对其在南部的据点采取行动”。
(2)巴勒斯坦:哈马斯高级领导乌萨马·哈姆丹当地时间12月11日晚间发表声明称,以色列政府迫于国内压力放出有关停火谈判重启的传言,但哈马斯方面的立场明确,不会在加沙地带全面停火前进行被扣押人员交换。
(3)美国:当地时间12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以色列,而不是美国,将决定何时结束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的战争。”
各国家智库的反应与分析或对事态发展的预测:
(1)美国:①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阿尔特曼称,以色列考虑用海水淹没加沙地带的地下隧道,迫使可能藏身地道的哈马斯人员现身。“由于不清楚隧道的渗透性、有多少海水会渗入土壤等,因此很难全面评估将海水灌入隧道的影响”。②华盛顿非营利组织“中东民主项目”宣传部主任塞斯·宾德表示,美国对以色列“坚定不移”的军事援助使得美国能对以色列向哈马斯展开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力”。“扣留某些类型的装备或推迟补充各种武器库存,将迫使以色列政府调整战略和战术……但迄今为止,美国政府一直表现出不愿使用这一手段”。
(2)中国:①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表示,巴以冲突当下停下来非常难。现代国家是政教分离的,但是以色列现在的政府极右,而且宗教影响非常大,这就导致有时候有一种理性的缺位,这个地方是“天选之地”,他对联合国秘书长这样的态度,“你必须下台,必须辞职,联合国必须解散”。这个是确实失去了道德的制高点。另外,美国明显就是“拉偏架”,从特朗普开始,先是废除伊核协议,然后是苏莱曼尼遇刺,然后是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这些事件都是严重地伤害巴勒斯坦人的情绪。结果导致真的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②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懋仁指出,今天的巴以冲突,几乎成了一个死结。今天我们找不到一个真正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以色列非常强硬,一门心思要从根本上消灭哈马斯。而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人民也一定不会屈服,一定会跟以色列死磕到底。同时,以色列不可能从根本上把巴勒斯坦人民从地球上抹掉,而哈马斯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短期内把以色列的残暴统治从根本上彻底推翻。巴勒斯坦问题还要长期存在下去,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也要长期存在下去。同时,以色列也不可能得到他们幻想要得到的安宁,美国也不要想从巴以冲突中全身而退。或者美国还会以为他在中东地区能够继续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美国曾经的天下已经变了,美国在中东的表现已经更加吃力了。
各国家专家学者的看法与分析解读:
(1)瑞典: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阿肖克·斯瓦因指出,“(以色列)称,在彻底消灭哈马斯之前,不会停止军事行动。这一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几乎不可能实现。”他分析,“如果没有明确的退出战略,军事占领就会变得旷日持久、代价高昂、在政治上难以为继……以色列就越有可能面临被占领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及国际社会的抵制。”
(2)中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指出,国际上斡旋力量仍然存在较大立场差异,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支持以色列“清剿”哈马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致力于全面持久停火。二者的分歧预示着实现全面持久停火难度相当大。牛新春认为,在女性人员交换问题上存在分歧,是谈判受挫的主因。以色列要求哈马斯释放10多位被扣妇女。但哈马斯将这些被扣的20—30岁女性视作士兵。“考虑到以色列是全民兵役制,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容易被哈马斯视作前军人或预备役军人。她们对于哈马斯是更高的谈判筹码,因此不在目前考虑释放的范围内。”牛新春进一步指出,此前“放人换停火”针对的是平民,平民对哈马斯战略价值小。随着哈马斯可释放的平民越来越少,交换被扣以方军人必然会被提上日程,哈马斯也会提出更高要价。未来“放人谈判”将进入深水区,双方难以很快达成妥协。
国内网民的反应与分析评论:
(1)“浪子的烟火人间”分析称,在短暂停火后,以色列仍表现出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顽固态度。在此之前,以军可能仍在犹豫是否要对加沙南部采取地面行动。但随着以色列国内压力加剧,危及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以政府正在展现出强硬态度,要对整个加沙地带采取全面行动。随着战事进入游击战和巷战阶段,时间持续越久,对以军越不利。因此,以色列方面希望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标。然而,要达成“剿灭哈马斯”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冲突应该仍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战火重燃并不意味着冲突双方已停止接触,双方仍有停火需求。未来能否落实“两国方案”,取决于以色列国内政策走向如何、巴勒斯坦内部矛盾能否解决、美国是否会继续“撮合”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联合国权威能否得到重塑。
(2)“咨询说说”称,美国作为以色列的盟友,近期却强硬给以色列划出了停战时间表,要求加沙战争在几周之内必须结束。首先,美国大选年即将到来,乔·拜登总统的政府面临着内部政治压力,而这种压力限制了美国对以色列战争的支持力度。美国需要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卷入巴以冲突,以免对其国际形象和外交政策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巴以冲突让美国受到了波及。自10月7日以来,美军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军事基地遭到了70多次袭击,导致60多名军人受伤。在红海和波斯湾的美国军舰也遭到了胡赛武装和伊朗的无人机、火箭弹袭击。这些袭击事件让美国感到担忧,担心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会危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安全和利益。此外,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制造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也是美国改变立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向以色列施压,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在巴以冲突敏感时刻,美国突然宣布制裁一批以色列人。此举被认为是对以色列政府的惩罚措施以阻止其过度使用武力并推动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拜登政府正在制定战后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接管加沙计划。这项计划旨在确保在冲突结束后加沙地带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和重建,并避免出现类似的人道主义危机。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
(3)“丝路书苑”指出,巴以冲突的结局难以预测,但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和当前的局势,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种可能的结局:①短期内,冲突可能会持续升级。由于加沙地带的地理环境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抵抗能力,双方可能会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在这场冲突中,双方都将面临严重的损失,包括平民伤亡和经济损失。②中长期来看,随着国际社会的干预和压力,双方可能会被迫回到谈判桌前。在这种情况下,巴以双方可能会达成一种脆弱的停火协议。然而,这种协议难以解决双方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冲突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爆发。③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升级,导致巴勒斯坦民间势力碎片化,哈马斯等武装组织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其在加沙地带的目标,但长期来看,这种暴力冲突无法解决巴以之间的矛盾,和平仍然遥遥无期。④冲突外溢至其他地区,例如黎巴嫩、叙利亚等,使中东地区的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然而,这种情况下,各方势力可能会在相互制衡中达成一种暂时的平衡,但长远来看,仍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总体而言,巴以冲突的结局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国际社会的干预、地区形势的变化以及双方领导人的决策。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和平,需要解决巴以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需要双方在和平谈判中作出妥协和让步。在当前局势下,实现这一目标显得尤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