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绑架事件凸现我海外绑架谈判处置机制建设短板

2024年6月,2名中国医疗器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赴菲律宾工作时,遭遇绑架并遇害,在国内外引发巨大反响。据《菲律宾每日问询报》报道,今年1月到5月,菲律宾共发生18起绑架案,其中大多涉及中国公民。据媒体公开报道,2020年以来,海外针对我国公民的绑架事件呈现频发态势,刚果(金)、尼日利亚马里南非巴西秘鲁厄瓜多尔等多国均发生了针对中国公民的绑架事件,发生绑架案固然与当地国家治理、社会治安管理密切相关,但是此类事件暴露的我国海外绑架事件的谈判救援机制建设不足的问题同样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一)我国针对海外绑架谈判处置机制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绑架谈判处置的正确认识,某种程度上中国公民已被境外不法分子贴上“提款机”的标签

近年来,中国公民在海外遭受绑架事件增多,与我们在处置绑架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关。现实中,“破财消灾”“息事宁人”等一些传统观念被国人广泛接受,在解决海外绑架事件我方常常第一时间全盘满足绑匪的要求。根据媒体报道,本次菲律宾绑架事件中被害人家属也表现地过于急切,太快答应绑匪要求(一小时内准备500万元人民币),导致绑匪改口要2500万,这些都和解救人质的谈判原则和技巧相悖。快速支付赎金,从表面上看,绑架事件似乎得到了迅速有效的处置,但从长远看,给钱越多、越快,可能越不能保障中国公民的安全。一方面,完全按照绑匪的要求和意图快速支付赎金,可能抬高某些绑匪的期望值和价码。另一方面,拿钱快速了事的做法助长了绑匪的犯罪气焰,甚至形成绑架中国公民成本低、收益大的负面“示范效应”,导致针对中国企业和公民更多的绑架事件。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VIP用户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