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维权事件发生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舆论风波持续日久,事件真相未见清晰,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事 件 的 舆 情 发 展 阶 段
截至目前,舆情事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斯拉没法妥协”刺激公众神经
4月19日下午,特斯拉公司回应该事件:“特斯拉没有办法妥协。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她要求巨额赔偿,维权手法专业,背后有人”等;特斯拉第二次回应,系19日当天深夜,特斯拉官方微博再次发文,称“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微博平台#特斯拉展台变维权现场##特斯拉中国副总裁回应车展维权事件#特斯拉道歉#等话题阅读破亿。4月20日,中央政法委公众号长安剑一篇为《特斯拉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责任何在?担当何在!?》引爆网络,称:“不论是否妥协,特斯拉都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不在乎“赚中国人钱、撞中国人命”,试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何在!”。新华社、中纪委、人民日报、央视、半月谈、长安观察、光明日报、财新国家周刊等媒体纷纷发文,谴责特斯拉“傲慢”,要求特斯拉不能搞特殊。21日22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表示: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表示,希望涉事企业积极配合调查,妥善处理纠纷。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